朝鲜战争的来龙去脉(二)



1、先来给各位看官一起看一下朝鲜战争的整体时间轴及关键战役,让大家重温下整体的战争进程

朝鲜战争时间轴

1950年6月25日,朝鲜战争爆发

1950年9月15日,“联合国军”在韩国仁川登陆

1950年10月7日,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

1950年10月19日,志愿军第38军率先从辑安(今集安市)渡鸭绿江入朝作战

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,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

将“联合国军”从鸭绿江边击退到清川江以南,包括:云山战斗、温井战役

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,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

将战线由清川江推至三八线,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大部分领土;志愿军主力向后转移、诱敌深入,分东西两线,西线:嘉山、龙山洞至德川、宁远一线;东线:长津湖地区。

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,长津湖战役,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,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,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,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退却。包括:血战飞虎山、血战长津湖、血战三所里。

1950年12月31日—1951年1月8日,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

迅速突破“联合国军”的“三八线”,占领汉城,将战线推进到北纬37°线附近地区,包括:高阳追击战

1951年1月25日~4月21日,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

在"三八线"南北地区防御战役,包括:血战横城、血战砥平里、血战汉江

1951年4月22日-6月10日,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

挫败了"联合国军"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、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企图。包括:血战铁原

1951年6月25日,第一次停战谈判

双方僵持阶段:

1951年8月18日至9月18日,9月29日至10月22日分别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

1951年10月30日至11月下旬间,志愿军发起局部反击战

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,上甘岭战役,阵地失而复得、得而复失、反复争夺,岭上泥土平均被炸翻出至少3米

包括:血战上甘岭、金城战役、喋血岭战役、马良山之战

朝鲜战争的来龙去脉(二)

终:1953年7月27日签署《朝鲜停战协定》

2、朝鲜战争爆发

1950年6月25日,朝鲜得到苏联默许,不宣而战跨过三八线。十余万朝鲜人民军迅猛南下,前期他们的攻势非常凌厉,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连攻克汉城、大田、木浦、晋州等地。朝鲜人民军击溃了美军24师,俘获其师长迪安,并且占领了半岛90%的土地及92%的人口,看起来将美军和南朝鲜推下海只剩下了时间问题。

1950年7月7日,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美国、英国、法国和中国(国民党当局)都同意了,而苏联代表缺席,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,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。这是二战后的第一场大战,美国获得了联合国的授权。

3、仁川登陆

1950年9月15日,联合国军统帅麦克阿瑟,以美国第10军在海军第7特遣舰队掩护下,于韩国仁川海岸实施两栖突击登陆,朝鲜军遭重大战略奇袭,以美国为首联合国军仅遇轻微抵抗;9月16日,美陆战队第1师已将各滩头堡连成一个正面,仁川市为南韩陆战队攻占。到了9月17日,美军步兵第7师由滩头上岸,接续的是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与补给,仁川登陆宣告成功。为了实施仁川登陆计划,麦克阿瑟可谓煞费苦心,他不仅要说服杜鲁门增兵,还要说服数批前来考察登陆计划的美军高官。

麦克阿瑟花费45分钟,向考察团解释仁川登陆的可行性和战略成功后的巨大回报,并赌上了他陆军五星上将的荣誉。最终,他成功说服考察团,并得到了华盛顿的首肯。

麦克阿瑟提出仁川登陆计划之时,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,要想从仁川登陆,需要面对诸多不利条件。仁川的最大特点就是潮汐落差大,最大的落差高达10米,而一旦退潮,则是3.2公里的泥泞湿地,稍有不慎,就会使美军成为烂泥上的活靶子。

美军的登陆艇的吃水线是7-8米,所以,要想登陆,必须在满潮时进行。当时,适合登陆的时间只有9月15日、10月11日、11月2日。

鉴于当时釜山的战争形势,美军选择在9月15日登陆。除此之外,当天的涨潮时间有两次,而且中间相差13个小时。也就是说,如果第一波登陆出现问题,13个小时内美军几乎等不到任何支援,而一旦第一波登陆失败,第二波部队也只能放弃。

与此同时,登陆前还要面对最危险的飞鱼航道,这条航道不仅水流湍急,而且地势狭窄,只要有一艘船出现问题,将会堵塞整个航道。

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,为何麦克阿瑟还要选择这里?事实上,麦克阿瑟赌的就是人民军对此毫无防备。兵法有云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”。

既然美军在仁川登陆如此困难,那么人民军对此地的防备有所松懈也就不奇怪了。尽管困难重重,但美军一旦登陆成功,回报也是巨大的:人民军的几乎全部主力都集中在釜山,对后方没有任何防范;另外,从仁川登陆,可以迅速占据汉城,切断人民军的补给线。

只要断了南方人民军的补给,人民军将会迅速败退,战局就会发生根本性转变。美军严密地策划实施登陆计划,反观人民军,却真如麦克阿瑟所料,对仁川几乎毫无防备。

麦克阿瑟之所以敢在仁川实施登陆计划,除了他一贯的迷之自信以外,还有大量的数据做基础。

美军曾派侦察机去侦察,经过航空拍摄得知,登陆地区的海岸高度是5.3米。在登陆后,美军实地测量得知,实际的海岸高度,和侦察的结果只相差仅仅10厘米。

由此可见,美军在情报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的。对于潮汐时间,登陆条件等关键要素,就不能只靠侦察机了,必须派人去实地考察。美军派出的是一位名叫克拉克的海军中尉。

克拉克是太平洋战场的老兵,从一个小卒一步步升至中尉,对登陆作战十分熟悉,经验丰富,最重要的是,克拉克还精通日语。

朝鲜曾经被日军长时间占领,并实施奴化政策,使得很多当地老百姓只会说日语,而不会说当地语言,克拉克会说日语,便可以更好地执行任务。

克拉克的任务,就是调查月尾岛人民军的防御部署、潮汐情况和泥泞程度等等,其中最重要一个任务,就是在登陆前,点亮八尾岛的灯塔,引导登陆舰队进入飞鱼航道。

克拉克从第八集团军抽调了两个韩国人,并准备了足够的弹药、武器,和必要的通讯设备,除此之外,克拉克还准备了不少美军的口粮、现金、鲜鱼、大米、酒水和药品。

在战乱的年代,当地最缺的不是钱,而是粮食和药品,要想得到当地民众的配合,这些东西比金子都管用。

果真不出克拉克所料,他们到达灵兴岛之后,利用手里的粮食,很快以当地渔民组建了一支小型武装,并很快摸清了月尾岛的情况。

最令人意外的是,克拉克带领着这支小部队,还击退了一次人民军的进攻,由于是秘密行动,克拉克带的人很少,可尽管如此,他们还能击退人民军的进攻,由此可见,人民军对仁川几乎毫无防备。

9月14日晚12点,克拉克准时点亮了八尾岛的灯塔,这是一次极其冒险的举动,但人民军对此并没有任何及时有效的动作。

克拉克的行动是秘密进行的,这不容易被人民军察觉。但灯塔是个大目标,灯塔突然点亮,就连普通人都能猜到,美军将在此地登陆。

但此时此刻,即便人民军做出反应,时间也来不及了。事实上,对于仁川这个位置,人民军没有派重兵来防御,最主要原因就是这里的飞鱼航道。只要在飞鱼航道设置一定量的水雷,或者设置一个难以移动的阻碍物,便可以挡住美军的舰队。换言之,只要有一艘美军舰艇抛锚,整个仁川登陆计划就会化为泡影。由此可见,仁川登陆被称为1比5000的赌博,并不为过。

9月17日,美陆战第一师,已经在16公里的战线上,向人民军发起了进攻,等他们攻占富平市内后,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。

富平市原本是美军的一个补给点,在此之前,早就被人民军攻占,可美军在此发现了他们留给韩国军队2000吨完好无损的弹药,这对于刚刚登的陆战一师而言,无异于雪中送炭。

很明显,这是人民军又一个战略失误。这些东西,人民军大可以自己使用,如果无法使用,也可以销毁,为何人民军没有毁掉这些弹药呢?

6686体育官网最新版

答案只有一个,那就是人民军太过自信了,他们以为整个半岛马上就要解放了,以至于对仁川等港口不屑一顾。最终,导致了严重的后果。

朝方公开资料显示:在美军登陆仁川前,人民军已经得到了相关情报,并下令组织防御,但一线的部队,并没有执行这一命令。

事实上,在美军实施登陆计划前,我方已经三次提醒朝方:美军可能从仁川登陆。从情报来看,朝方对此应该有所了解,可从最后的结局来看,人民军几乎没有在仁川设置像样的防御。

由此可以看出,不论是朝方的决策层还是人民军,对于仁川都没有加以重视,所以才导致了美军仁川登陆的计划实施成功。成功登陆仁川后,成功切断了朝鲜军的后方补给线,战事急转直下,联军无视中国不要越过38线的警告,一路直扑鸭绿江而来,皮球踢给了中苏。

4、中国选择出兵

9月下旬开始,中国开始正式考虑出兵朝鲜的事情。当时绝大多数人都反对,觉得出兵没有道理,而且根本没有硬抗美帝的把握,但是毛坚决要出兵,“参战利益极大,不参战损害极大”。

这种时候就能看出毛的胆魄和战略眼光,为什么他能多次力挽狂澜,而其他人只能尾随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是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,毫无工业基础,虽然确立了对苏联“一边倒”的政策,苏联也答应援助,但是迟迟没有动静。再加上毛比较强硬的要回了大连和旅顺港,让斯大林一直都不相信毛,认为毛和铁托、蒋介石是一类,是个民族主义者。中国出兵朝鲜之后,苏联156个项目就来了,并且派了大批专家过来手把手的教,这直接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。

另外,当时中国的国际形象就是个弱鸡,当时中国通过印度大使给美国递话,美国打过38线的话中国绝不会坐视不理,被美国直接无视。后来即使朝鲜战场发现有中国人,麦克阿瑟也觉得中国参战不现实,就算中国人在朝鲜,也没什么大不了的,“中国军队并没有与一个主要的军事强国进行实战的胜利经验”,也就是说中国之前只有被人蹂躏的份。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就是在朝鲜战争中打出来的。

再有,中国不出兵,让朝鲜的军队撤退到中国东北,并在东北组织流亡政府,无法断定美国就不会借口追剿朝鲜残余部队,把战火烧到中国境内。既然中美之战一定会打,御敌在国门之外肯定是首选。

最后,美苏冷战的边界从38线移到鸭绿江,苏联在东北集结重兵集团和美国对峙,美军距离沈阳240公里,机械化部队四个小时车程,且战时旅顺港还要继续归苏联使用,东北作为中国唯一的重工业基地,中国还能有心思去处理其他的国内事情?

所以毛选择了出兵。

未完待续!(各位看官帮忙一键三连呀,小编继续努力更新)